2007年4月22日,在北京市科委、市教委、市园林绿化局和市水务局领导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北京湿地研究中心在首都师范大学隆重成立。首都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俄罗斯工程院院士宫辉力教授担任中心主任。中心聘请了一批在国内外湿地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作为客座研究员为中心的工作提供指导和咨询。5年来,作为校级科研机构,研究中心依托市教委“北京湿地保护与生物多样性研究基地”科技创新平台,先后承担了市区两级政府重大科技需求专项: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与建设示范;市重大科技项目——新农村污水治理示范工程子课题:农村生活污水湿地处理与景观回用技术;市重大科技项目——北京市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关键技术研究和示范课题:北京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北京湿地资源综合评价研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环北京区域地表环境遥感动态监测与评价技术研究;国家863课题:湿地复杂地表环境信息自动提取及生境退化特征定量分析评价技术示范研究等服务首都生态建设的课题。先后主持完成了顺义区汉石桥湿地生态治理、汉石桥湿地植物群落和鸟类栖息地恢复、延庆县野鸭湖和金牛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示范基地建设、平谷南宅湿地公园规划建设等湿地保护和恢复项目,出版了《北京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北京湿地生态演变研究》、《湿地知识与科技探索活动》、《北京野鸭湖湿地植物》等专著,为北京湿地保护与恢复做出了贡献。近年来,北京湿地研究中心依托首都师范大学植物学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市城市环境过程和数字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北京市基因资源与低碳环境构建重点实验室、北京市资源环境与GIS重点实验室等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以及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资源,聘请了多位国内外著名专家作为客座研究员,不断提升科研水平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立足北京,发挥综合性大学学科齐全和我们长期研究工作积累的优势,整合首都科技资源,联结相关职能部门,在湿地基础科学和为北京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服务的应用基础科学领域开展广泛研究和联合攻关,重点研究首都水资源和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重大问题,研究湿地资源保护与高效利用的重要课题;将循环经济的理念引入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为首都生态环境保护、宜居城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北京碧水天成湿地生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海淀区中关村科技园区,是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海淀区创新企业和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集湿地保护、恢复和重建技术研发和支持、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人工湿地的设计和施工等专业性的科技咨询、服务公司。公司自成立以来,依托首都师范大学生科院和北京湿地研究中心,聘请了包括李荣旗、端木山、崔保山等一批著名专家学者为顾问,形成了以高级工程师、教授、博士、硕士为核心的研发团队;与国家林业局湿地资源监测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湿地研究中心、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万方程科技有限公司等科研与规划单位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拥有野鸭湖、汉石桥等科技示范基地。已完成了包括杨镇一中校园湿地、北京湿地植物园、顺义区汉石桥湿地、延庆县野鸭湖和金牛湖湿地、房山区长沟湿地、平谷区南宅湿地、安徽淮南大通湿地的规划设计和部分湿地的施工建设。是北京市唯一一家以湿地生态工程技术研发、推广应用为主要经营项目的科技有限公司。与同行业专营水利、林业的公司相比较,更擅长将水因子、土壤和动植物放到生态系统的范畴内研究和设计,以效法自然、实现生态平衡为作为技术研发和工程建设的核心理念,具有丰富的项目设计和实施经验。依托北京湿地研究中心的平台,与相关行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在公司人员配置上力求队伍成员的高水平和高素质,目前公司员工有拥有博士2名,硕士4名,本科2名,其中高级技术职称3人。公司专科以上学历者占公司总员工的90%。 公司拥有包括湿地植被恢复的土壤种子库技术、湿地生态系统食物网构建和鸟类栖息地重建技术等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北京顺义区杨镇一中、北京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北京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等单位合作,建有总面积为1000亩的实验基地,在杨镇一中仅30亩的校园湿地,就吸引了10余种鸟类栖息繁殖,建有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等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在汉石桥湿地恢复了300亩库塘湿地,美丽的湿地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在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建有50亩北京湿地植物园,引种野生湿地植物80余种,成为北京湿地恢复的重要种植资源库,在野鸭湖湿地种子库技术研发基地完成多项基础研究,论文即将在国际著名刊物生态工程(Ecological Engineering)上发表。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105号首师大科原大厦A座706室联系人:刘经理联系电话:010-68982540;15201131290传真:010-68903346E-mail:bjbstc@sohu.com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